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
?
1 | 简论明清徽商的诗歌创作 | 周生杰 | 201205 | 文学评论 | CSSCI |
2 | 庾信《哀江南赋》“胡书”新考 | 任荣 | 201507 | 文学遗产 | CSSCI |
3 | 原始巫人戴羽、饰羽与“美”之本义 | 王政 | 201506 | 文艺研究 | CSSCI |
4 | 关于中国古典戏曲母题史的研究 | 王政 | 201208 | 文艺研究 | CSSCI |
5 | 论延安戏曲改革的特色和意义 | 任荣 | 201405 | 文艺研究 | CSSCI |
6 | 《金文最》所收《重建龙神庙碑》实为唐人郑泽《龙泉记》 | 王政 | 201201 | 文献 | CSSCI |
7 | 鲍廷博《花韵轩咏物诗存》钞本的文献价值 | 周生杰 | 201303 | 文献 | CSSCI |
8 | 稿本《鲍兰谷日记》作者考 | 徐明英 | 201403 | 文献 | CSSCI |
9 | 《咸丰八年至九年日记》作者考 | 周生杰 | 201411 | 文献 | CSSCI |
10 | 《四库全书》本宋曹彦约《昌谷集》误收陆游文 | 王政 | 201302 | 文献 | CSSCI |
11 | 论冰心关于文学与写作之演讲 | 赵慧芳 | 201505 |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| CSSCI |
12 | 冰心关于“同性爱”的演讲 | 赵慧芳 | 201305 |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| CSSCI |
13 | 论文明起源研究的神话历史模式 | 王倩 | 201301 | 文艺理论研究 | CSSCI |
14 | 论汉画像石方位划分参照物 | 王倩 | 201411 | 文艺理论研究 | CSSCI |
15 | 审美人类学应重点研究族群文化的美学内涵 | 王政 | 201305 | 文艺理论研究 | CSSCI |
16 | 论卢卡奇《审美特性》的方法论意义 | 陈士部 | 201405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17 | “红色经典”与文化软实力 | 王宗峰 | 201501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18 | 论解放区戏改试验的方法与意义 | 任荣 | 201401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19 | 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 | 陈士部 | 201505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20 |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综述 | 陈士部 | 201207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21 | 论实践美学及其新变派别中的人性观 | 陈士部 | 201305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22 | 我国当前的文学创作与文化安全 | 王宗峰 | 201304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23 | 草明散文创作论 | 施学云 | 201503 | 文艺理论与批评 | CSSCI |
24 | 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综述 | 冀运鲁 | 201602 | 民族文学研究 | CSSCI |
25 | 元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杨贵妃故事的多元呈现 | 涂小丽 | 201304 | 民族文学研究 | CSSCI |
26 | 中唐前后胡人形象的抒写转变 | 邱瑰华 | 201506 | 民族文学研究 | CSSCI |
27 | 元杂剧《丽春堂》《蕤丸记》与契丹女真人射柳风俗考 | 王政 | 201301 | 民族文学研究 | CSSCI |
28 | 欲望之镜:论荷马史诗中“东方”形象 | 王倩 | 201401 | 中国比较文学 | CSSCI |
29 | 冰心佚文两篇辑录 | 赵慧芳 | 201505 | 新文学史料 | CSSCI |
30 | 商周家族墓地所见族徽文字与族氏关系 | 雒有仓 | 201308 | 考古 | CSSCI |
31 | 从真、假“息夫人”看中国古代妇女节烈观的严酷化 | 乔琛 | 201509 | 清华大学学报 | CSSCI |
32 | 马克思主义的“历史科学”对美学、文艺学研究的启示 | 陈士部 | 201202 | 高校理论战线 | CSSCI |
33 | 《红楼梦》弹词开篇新探 | 赵慧芳 | 201507 | 红楼梦学刊 | CSSCI |
34 | 从才子佳人小说到家族兴衰史——以林小红一家为考察中心 | 涂小丽 | 201507 | 红楼梦学刊 | CSSCI |
35 | 民国时期《红楼梦》研究拾遗 | 赵慧芳 | 201409 | 红楼梦学刊 | CSSCI |
36 | 张二奎生平史实考辨——兼论戏曲史中的“张二奎现象”和“口述史料”的运用 | 任荣 | 201511 | 戏曲艺术 | CSSCI |
37 | 安徽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的构成式 | 陈娟 | 201202 | 方言 | CSSCI |
38 | “两个同学”和“夫妻两个”——从外国人的失误看汉语的“数(量)名”组合 | 杜道流 | 201201 | 世界汉语教学 | CSSCI |
39 | 从“红的那个苹果”看语用-句法的互动 | 张振亚 | 201307 | 世界汉语教学 | CSSCI |
40 | “总”的“确信”义及其语义刻画 | 张振亚 | 201307 | 语言研究 | CSSCI |
41 | 前、后置“因为”的隐现及功能差异 | 高再兰 | 201304 | 汉语学报 | CSSCI |
42 | “看/听”从感官动词到小句标记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 | 高再兰 | 201209 | 语言科学 | CSSCI |
43 | 叠音人名的考察与分析 | 周有斌 | 201204 | 语言文字应用 | CSSCI |
44 | 《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》新论 | 周生杰 | 201209 | 社会科学战线 | CSSCI |
45 | 清代民国东北方志所见民间演剧史料辑考 | 王政 | 201304 | 社会科学战线 | CSSCI |
46 | 论中国山水绘画美学中的身体话语 | 李景刚 | 201205 | 社会科学辑刊 | CSSCI |
47 | 从乡村仪式到文化景观:洋蛇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| 李其名 | 201205 | 江淮论坛 | CSSCI |
48 | 《诗经》“析薪”事象民俗蕴意新探 | 吕华亮 | 201403 | 民俗研究 | CSSCI |
49 | “即色游玄”对谢灵运山水审美之影响 | 熊红菊 | 201211 | 北方论丛 | CSSCI |
50 | 宋人笔记中论唐史之风 | 涂小丽 | 201205 | 北方论丛 | CSSCI |
51 | 明代女子诗文总集的性别视角 | 乔琛 | 201505 | 社会科学家 | CSSCI |
52 | 20世纪60年代“王昭君形象”的生成及其影响 | 乔琛 | 201506 | 江苏社会科学 | CSSCI |
53 | 作为文本的身体——对于吉奥乔·阿甘本“赤裸生命”之说的异见 | 王宗峰 | 201206 | 社会科学研究 | CSSCI |
54 | 论桓谭《新论》对《庄子》的继承 | 高深 | 201512 | 甘肃社会科学 | CSSCI |
55 | 图像在古代文明中的价值 | 王倩 | 201202 | 江西社会科学 | CSSCI |
56 |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诉求 | 陈士部 | 201206 | 湖南社会科学 | CSSCI |
57 | 试论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| 吴超平 | 201206 | 福建论坛 | CSSCI |
58 | “儒释互补”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 | 王伟 | 201203 | 当代文坛 | CSSCI |
59 | 从女权斗士、香闺佳人到贤妻良母——民初上海女性期刊读者定位的演变及分析 | 谢天勇 | 201212 | 学术界 | CSSCI |
60 | 存古救弊 去芜存精——民国皖籍文人对中国戏曲文献的整理之功 | 余英华 | 201503 | 学术界 | CSSCI |
61 | 周穉廉《双忠庙》“男生乳”“女生须”考论 | 王政 | 201201 | 东疆学刊 | CSSCI |
62 | 从“以舞表情”到“借诗言志”——论舞蹈与先秦歌诗的发展 | 吕华亮 | 201403 | 兰州学刊 | CSSCI |
63 | 略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咒语现象 | 卢迪 | 201405 | 兰州学刊 | CSSCI |
64 | 略论魏晋南北朝《诗经》研究新趋向的开创 | 吕华亮 | 201406 | 兰州学刊 | CSSCI |
65 | 论晚近美学论争中的“身体空场” | 陈士部 | 201311 | 河北学刊 | CSSCI |
66 | 清末民初地方戏改良的两种模式及其比较 | 任 荣 | 201309 | 天府新论 | CSSCI |
67 | 论《聊斋志异》的因果观念二重性及其对叙事模式的影响 | 冀运鲁 | 201205 | 齐鲁学刊 | CSSCI |
68 | 庄子对墨家的批驳及其原因论析 | 高深 | 201303 | 齐鲁学刊 | CSSCI |
69 | 试论明清小说中韵文的模式及功用——以《型世言》为例 | 赵永明 | 201305 | 齐鲁学刊 | CSSCI |
70 | “底层文学”研究三题 | 王宗峰 | 201206 | 齐鲁学刊 | CSSCI |
71 | 修复集体记忆——对近年来革命文化再度勃兴的思考 | 王宗峰 | 201301 | 河南大学学报 | CSSCI |
72 | “从+NP”的空间语义分析 | 郜峰 | 201303 | 安徽大学学报 | CSSCI |
73 | 论汉画像石方位西王母图像方位结构 | 王倩 | 201411 |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| CSSCI |
74 | 务实、求新、尚学征途上的新旅程——论皮朝纲先生基于禅宗书画美学实践的中国美学文献学建构之路 | 潘国好 | 201403 |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| CSSCI |
75 |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“史前史”——古希腊神话中的生态整体意识 | 吴超平 | 201201 |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| CSSCI |
76 |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渊源论 | 冀运鲁 | 201207 |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| CSSCI |
77 | 赛珍珠《大地》三部曲之生态学解读 | 叶小宝 | 201202 |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| CSSCI |
78 | 论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主体间性特质 | 陈士部 | 201409 | 东南大学学报 | CSSCI |
79 | 汉画像西王母关联方位图式研究 | 王倩 | 201505 | 东南大学学报 | CSSCI |
80 | 论今本《诗经》依鲁国所存之《诗》为底本编纂而成 | 吕华亮 | 201402 | 东岳论丛 | CSSCI |
81 |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| 王宗峰 | 201210 | 求索 | CSSCI |
82 | 以图像建构汉代长生信仰体系——汪小洋《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》中的创新 | 王倩 | 201501 | 艺术百家 | CSSCI |
83 | 论《荷马史诗》的空间结构 | 王倩 | 201505 | 华中学术 | CSSCI |
84 | 民元女界精英的参政运动与政治表述 | 谢天勇 | 201305 | 安徽史学 | CSSCI |
85 | 《旧唐书》载李善仕履考辨 | 徐明英 | 201505 | 安徽史学 | CSSCI |
86 | 探索中华文明的独特视角——读黄德宽教授的《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》 | 张通海 | 201211 | 安徽史学 | CSSCI |
87 | “基体说”:熊十力新儒家“本心”论思想探究——兼与大乘佛教思想比较 | 袁政 | 201505 | 孔子研究 | CSSCI |
88 | 巫术交感与魇制:战国前考古学图像的典型特征 | 王政 | 201411 | 民族艺术 | CSSCI |
89 | 休屠王阏氏与金氏家族——一个西汉匈奴家族的血统延续与文脉传承 | 乔琛 | 201501 | 西域研究 | CSSCI |
90 | 农民工文学中的空间正义 | 王宗峰 | 201206 | 小说评论 | CSSCI |
91 | 黄淮平原上的行吟诗篇——许辉中短篇小说集《人种》论略 | 赵修广 | 201311 | 小说评论 | CSSCI |
92 | 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》引文指瑕 | 相宇剑 | 201203 | 敦煌学辑刊 | CSSCI |
93 | 《儒林外史》中“一箸牛肉面”的内涵 | 姜胜 | 201202 | 明清小说研究 | CSSCI |
94 | 论“孤岛”时期《文汇报》的编辑出版文化 | 潘国好 | 201405 | 中国出版 | CSSCI |
95 | 鱼玄机所读图书蠡测——兼及唐代图书编制、收藏、传播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| 任强 | 201503 | 中国出版 | CSSCI |
96 | 美国电子书市场透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| 任强 | 201502 | 科技与出版 | CSSCI |
97 | 新知识与旧道德之间:民初《妇女时报》女性参政话语的媒介表述 | 谢天勇 | 201212 | 国际新闻界 | CSSCI |
98 | “大滑答子货”释义商榷 | 相宇剑 | 201205 | 编辑之友 | CSSCI |
99 | 吴中文献展览会推进地方文献建设述略 | 周生杰 | 201212 | 国家图书馆学刊 | CSSCI |
100 | 平议鲍廷博与汪启淑的一桩借书公案 | 付嘉豪 | 201205 |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| CSSCI |
101 | 知不足斋主鲍廷博校勘理念探微 | 相宇剑 | 201203 |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| CSSCI |
102 | 鲍廷博迁居桐乡考 | 周生杰 | 201204 |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| CSSCI |
- 上一篇:2016年度文学研究所成员发表论文(部分)[ 01-06 ]
- 下一篇:没有了!